三菱(Mitsubishi)PLC, 三菱(Mitsubishi)觸摸屏 三菱plc編程軟件 三菱(Mitsubishi)伺服
由于新建機場或部署各種設施涉及資金和環保問題,這并不總是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提升機場的智能化管理是未來航空管理的趨勢。
實時數據集成
機場的各個利益相關者都有自己的數據和資源,有時重疊導致效率低下,有時互不集成導致生產效率不高。所有利益相關者需要智能地協調合作,需要更好的集成系統,需要共享實時信息。
現在,我們需要重新考慮機場作為一個統一的系統,是所有數據的匯入點和始發點。比如,智能機場能夠跟蹤、管理和共享實時信息,優化旅客行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信息匯集和分享,工作人員將得到有關航班具體變化的通知,引導旅客得到實時延誤/變更信息,并通過移動設備提醒旅客何時何地應達到某一指定地點;不斷跟蹤行李,改進中轉行李服務;基于實時的需要,分配和重排車輛行駛路線。
隨著客運量的不斷增加,加上遠程值機導致機場難以預測出客流流向,機場、航空公司、移民局、安檢機構應當積極協作,溝通實時信息,預測旅客流量,從而作出更明智的決策。如果機場和合作伙伴對于旅客的行為有更好的了解,能改進預測方式和提供航班延誤的早期預警,使機場及其合作伙伴更敏捷,最終受益的將是機場供應鏈上的所有人,特別是旅客。
國際航空電訊(SITA)在2010年進行的旅客自助服務調查顯示,旅客認為“排隊長”是僅次于航班準點的難題。而由該公司和Bluelon公司開發的排隊管理解決方案,作為機場改善旅客流程的重要工具越來越受歡迎。通過安裝數以百計的藍牙和人員計數傳感器,該系統能夠分析旅客從進入到離開機場的整個行為模式。從停車場的使用,到出租車在機場內的移動和行李推車的使用情況,所有這些信息進行集成后能夠在機場和合作伙伴之間流轉,以便他們作出適當的回應。比如,預計在10分鐘后有大量旅客將涌入安檢口,此時機場就可以提前安排,多調配安檢人員,增開安檢口等。
未來機場將從多個數據源實現數據的集成,打造智能業務,確保關鍵信息和警報信息能夠分發到管理層和員工的移動設備上。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在現場和不在現場的,得到的是同樣的信息,從而實施更有效的決策。
移動技術的運用
目前,最流行的技術毫無疑問應該是移動技術。根據國際電信聯盟2010年底估計,全球有53億移動手機用戶,包括9.4億用戶訂購3G服務。現在的旅客越來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其應用平臺開始影響旅游行業。
SITA和《航空運輸世界》雜志在2010年自助服務調查中發現,80個不同國家28%的受訪者攜帶智能手機,23%通過手機辦理值機手續。由此可見,對大多數機場而言,未來就是移動世界,4G和Wi-Fi技術將是未來機場的基石之一。智能手機可以幫助旅客在候機樓打發時間,比如瀏覽網頁、提供購物信息和機場優惠券、進行手機支付等。新加坡樟宜機場正在使用移動技術促成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協作,比如推出SWIFT系統,收集使用3號航站樓洗手間和其他設施的旅客實時數據。工作人員用智能手機監測維修活動,并對服務合同商進行糾正。
從機場的角度來說,機場可以使用旅客跟蹤技術,監測旅客流量,通過先發制人的方式優化資源配置,避免擁堵,減少排隊。使用現有地理定位技術能讓機場獲得旅客在機場不同區域所花費的時間,從而安排好整個流程。
哥本哈根機場允許對帶有Wi-Fi功能的設備,如移動電話和筆記本電腦,以及裝有無線標記的手推車和行李實施更精確的定位。2010年早些時候,哥本哈根機場宣布將世界上第一個室內增強現實應用程序提供給旅客使用。該程序讓旅客通過互動的方式獲得登機口商店、食肆和其他服務信息,比如通過使用蘋果手機的攝像頭掃描周圍,旅客可知曉其具體位置、附近可獲取的服務和如何找到登機口等信息。
在打造智能機場方面,航空公司并沒有袖手旁觀。由于旅客在外國繁忙機場不像在本國旅行那么方便,英國航空在移動設備上推出了旅居者移動平臺,為旅客各階段的行程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比如,為開車去機場的旅客顯示路線,引導其前往最近的可用車位;旅客進入機場后,在其移動設備上會顯示候機樓地圖、行李托運處、到登機口的路線等。
合作創造一切
未來機場需要人與系統之間,機場、航空公司與地面操作者之間的緊密協作,其最終目標是旅客和貨物從出發到到達整個流程是安全、無障礙和及時的。比如,現在業界正在推廣通用旅客流程處理系統(CUPPS)標準,允許航空公司使用專有的或共同使用的應用程序。CUPPS將促進航空公司離港控制系統和客運服務系統的一體化,協作是其標志。
讓我們看一下,最近幾年機場和航空公司是如何緊密合作以推動行業不斷完善服務的。截至2010年底,超過99%的機場使用了條形碼登機牌,而有的機場則走得更遠一些。澳航允許國內常旅客通過刷裝有RFID的忠誠卡自動辦理值機手續,還可充當登機牌使用。如今,此舉已經在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和珀斯等機場成功實施。
再比如,2010年冰島火山爆發導致許多航班取消,而暴雪使倫敦希思羅機場關閉后導致英國航空14000名乘務員和3000名飛行員無事可干。在這兩個案例中,機場和航空公司都會面臨災害結束后恢復航班運行的一系列問題。此時,協同決策將發揮重要作用。航空公司、空中交通管制和機場需要大量數據交換和共享的自動化工具,使用所有相關方的信息來創建一個預測航班進展情況的平臺。
在實現旅客無縫的端到端旅行體驗過程中,全行業仍需要克服許多障礙。引入電子票務和2D條形碼,很明顯已經成為這一道路上的里程碑。跨行業合作形成新通用技術標準和發展CUPPS標準,顯示了未來機場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合作制勝,合作創造一切!
國際機場協會(ACI)預計,到2020年將有70億人次旅客進出機場。如果機場不實施變革,將無法滿足70億人次的正常需求,更不要說提供優質服務了。未來機場將存儲所有的有效數據,幫助建立自動化的精確模型,通過實時儀表盤、警報和報告系統,分享相關信息,共同決策。(特約撰稿人)
相關我們需要智能機場
機場本質上就是大型供應鏈運作,處理人員、商品和服務的流程。這些流程是基于時間節點的,特別是飛機、旅客、工作人員和各類支持性服務在抵離港時都應該準點。機場本身也是一個生態系統,參與者眾多,過程復雜,多個系統需要共享和分析數據。因此,提高生產效率將是未來機場的關鍵。
要提高生產效率,“智能”這兩個字發揮著關鍵作用。因為未來機場應該知道:自己的客戶是誰,他什么時候旅行,如何預測高峰需求從而減少排隊情況,如何為員工排班,如何優化停車位……未來機場還能基于旅客的位置和偏好,在征得其同意的前提下將合適的產品在合適的時間營銷給合適的旅客,從而實現零售收益的最大化。此外,機場實時了解航空公司飛機的位置,能夠減少在機坪上的延誤時間,并減少燃油消耗和縮短經停時間。機場實施實時商務智能,能夠更好地部署資源,從而大大減少在安全檢查站等地方的等待時間。
讓我們從非機場的角度來看一下我們對機場的要求:旅客通過移動設備獲得他們需要的所有旅行信息,比如知道航班的準確出發時間,并已確認行李安全地裝入飛機;手機地圖讓他們通過最短路徑引導到登機口。航空公司和地面服務提供商知道旅客的位置,并通過移動設備通知不在登機口的旅客。如果預測旅客不能及時登機,那么系統可以自動重新預訂航班。通過空管、機場和航空公司的信息溝通,所有利益相關者能共享空中交通管理數據,甚至讓“流控”消失。要實現這些目標,未來機場始終離不開“智能”二字。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三菱PLC www.cypssb.com相關關鍵詞:三菱PLC,智能化,航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