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丨日韩a毛片免费观看丨欧美日韩中文在线不卡丨欧亚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丨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丨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一级无码丨日欧片内射AV影院频道丨97色伦图片 北車風電遭遇“寒冬” 兩年只賣百臺設備
如果說作為產業鏈下游的大唐風電已經感知到“寒意”,那么作為上游設備生產商則深刻體味到了“饑寒交迫”的滋味。今年以來,包括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在內的國內知名風電制造企業普遍出現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現象,個別企業甚至被迫裁員自救。
而作為2009年落戶濟南的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北車風電有限公司日子同樣“難過”。由于入行太晚,發電企業采購時又追求銷售及安裝使用業績,該企業用了兩年多時間才賣出100臺,與華銳風電等年銷售量近萬臺相比差距太大。記者日前走進北車風電深入感知企業“冷暖”。
十年一劍
北車風電落戶高新區填補濟南行業空白
沿著世紀大道一路向東,車子剛拐到春暄路,“北車風電”四個大字便映入眼簾,而這里正是濟南首個風電制造企業———北車風電產業園所在地。“你們來的正好,等你們好久了,我們現在的心情就和這天氣一樣涼啊。”北車風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項目部部長閆興存表示,風電制造商今年集體“入寒”,效益較往年直線下降,北車風電濟南廠的日子實在有點難熬。
談到北車風電歷史,閆興存直言他們只是一個行業“新兵”。得知記者前一天剛剛奔赴平陰大唐風電場采訪,他笑言,說來也巧,幾乎與大唐風電同時,北車集團也于2003年開始調研風電市場,并于2005年正式進入風電制造領域。彼時的北車依靠其設計軌道交通的技術優勢和雄厚的央企背景,先是嘗試生產風機塔架業務,在逐步占據市場后,轉向自主研發風電機組。一切看上去都很順利,國產第一臺雙饋風力發電機于2006年在北車集團永濟廠下線,目前全國60%以上的風機均采用此技術,可以說北車跨行進入風電領域開了一個好局。
隨后,北車集團準備將風電業務納入其主營五大業務之一,并計劃在永濟廠之外建設一個風電產業園。北車當時選定了濟南、天津和西安三地,正在猶豫不決時,山東省政府全力支持協調,最終把北車風電“搶”到手。2009年9月4日,北車風電產業園正式落戶濟南市高新區;2010年4月16日,北車風電有限公司首臺1.5兆瓦發電機組成功下線。用時任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的話說,北車風電產業園落戶濟南高新區,項目發展迅速并實現樣機下線,填補了濟南市在風電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的空白,標志著濟南與中國北車集團的戰略合作取得重大實質性進展。
企業訴苦
兩年只賣出100臺剛剛達到“及格線”
雖然開局比較順利,但接下來的日子卻并不好過。據電工部部長曹書強介紹,在國家強調大力發展包括風電在內的清潔能源后,風電制造商如同雨后春筍般多了起來。2009年全國只有50多家風電機組制造企業,等到北車在濟正式起步的2010年,全國已有上百家企業注冊生產經營該業務。“可以說2010年是風電行業由盛轉衰的轉折年,由于制造商過多,發電企業和風資源又太少,盲目上馬導致產能過剩,風電設備庫存壓力太大。”閆興存介紹,供需矛盾在2011年越發凸顯。《2012中國風電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主要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產能已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但同期國內新增風機裝機容量僅為1763萬千瓦,較2010年下降6.85%,這是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近1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曹書強坦言,中國風電產業用了短短5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數十年的路。資料顯示,2006年,新能源法實施后,風能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重點研究開發大型風力發電設備,沿海與陸地風電場和西部風能資源密集區建設技術與裝備”。風電的高速發展得到鞏固,之后的增長勢頭更加強勁。
而由于國內的相關標準不規范,行業門檻低,導致企業良莠不齊。部分企業不但低價惡性競爭,而且頻頻出現質量問題。“現在市場殺價非常厲害,大部分企業都在賠本生產,尤其是一些規模小成本低的企業降價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曹書強說。
在北車風電看來,整機價格下降并不是最可怕的,訂單太少才是困擾企業的致命“殺手”。綜合管理部書記韓榮表示,業績是這個行業獨特的生存法則。他解釋說,發電企業在購買風機前,最為看重的是企業的合同業績和安裝業績,也就是說已經售出多少臺風機,之前已經安裝的風機是否運轉良好,在調取各種營銷和整機運作數據,并經現場評估后,才會決定是否購買該企業的設備。
作為入行晚的北車風電來說,銷售安裝業績恰恰是他們的最大短板。曹書強介紹,雖然北車濟南廠生產的風機設備已在國內達到了頂尖水平,且年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500臺。但相對華銳風電那種入行早、年銷售量在萬臺左右的企業來說,北車可以說毫無競爭力可言。從2010年第一臺風電機組下線到2012年初,北車風電濟南廠靠著央企背景和綜合實力,足足用了兩年時間才賣出去了100臺風機,而這個數字正是風電制造商的“及格線”。“這是不成文的規矩,制造企業只有安裝銷售突破100臺你才有資格跟發電企業談,否則只能被人家挑來揀去。”曹書強說。
困難重重
與大唐風電擦肩過政策紅利已“消失”
采訪中發現,雖然同為濟南首個風電項目,作為發電方的大唐濟南項目和制造商北車風電濟南廠卻并沒有業務交集,大唐風電采購的風機來自國內另一家風電制造企業,并沒有垂青北車。在北車亟待訂單的情況下,身邊的大唐風電卻擦肩而過,讓人頗為費解。
“我們也曾努力爭取過,但最后還是很遺憾,失敗了。”韓榮表示,大唐和北車同屬央企,在招標采購時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之所以雙方最終沒有合作成功,背后的各方博弈等原因是比較復雜的。曹書強坦言,北車風電剛起步,很難滿足大唐這種老牌風力發電企業的“胃口”,雖然近在咫尺,沒能談成也很正常。
令北車難受的不僅是大唐風電“不理不睬”,更關鍵的是濟南的風能指標也難以拿到。韓榮表示,風車制造商賺錢的方法其實很多,除了直接賣設備外,還可以向地方直接競得風指標,然后再找發電企業共同開發,雙發可簽訂合同,要求發電企業必須使用本單位生產的風電設備。
他舉例說,按規定一個縣級區最多引進兩家風電企業,但濟南某區卻一口氣招進了4家單位,風資源被瓜分殆盡。而中標單位只是為了先搶占地盤,并沒有實際開發,北車雖然想投資介入也沒了機會,“一旦拿到風指標,沒人愿意放手。”他表示,目前北車在濟南還沒有拿到一個風資源指標,之前的幾次努力全部以失敗告終。
不僅如此,由于風電制造企業近些年紛紛上馬,國家相關部門為了行業有序發展,收緊了扶持政策。比如2010年之前,國家曾要求國產發電企業必須采用七成以上的國產風機組,但此政策紅利隨后即告取消。起初奔著政策支持的多家風電制造企業一時間陷入了困境,市場進入了洗牌淘汰期,包括華銳風電在內的老牌風電巨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裁員壓力。
尋找機遇逆勢“招兵買馬”盯緊海外市場
在目前行業“入冬”的背景下,作為“新人”的北車風電卻捕捉到了機會。“我們進入晚,可能起步很難也有些損失,但晚有晚的優勢,現在技術成熟,華銳風電等老牌企業犯的錯誤我們不會再犯。”閆興存表示,北車現在處于成長初期,可以說每多賣出一臺都是賺的,但華銳這些主營風電的企業卻扛不住,他們從年銷售萬臺掉到目前五六千臺,都是很大的失敗。
據介紹,由于行業不景氣,華銳風電日前已經給400多名員工放了假,每月只發給他們1008元生活費。“我們正在逆勢招人。”韓榮表示,風電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作為北車這樣的企業現在急需人才,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入了這一行就必須把風電做好。
另外,由于國內市場競爭慘烈,產能日趨飽和,許多風機制造商紛紛把眼光盯緊了海外。北車方面透露,目前正在談一單海外生意,進展很順利。但中國的風電企業在國外市場也遇到了麻煩,美國商務部于當地時間12月18日做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應用級風塔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并裁定中國應用級風塔存在44.99%-70.63%的傾銷幅度,業內擔憂歐洲市場會“跟風”對我國風電實行“雙反”。
這樣低迷的市場時期,在中國北車看來卻是搶占市場的好時機。“北車早就想要切入風電市場,市場低谷期才有機會能買到好資產。”近日,中國北車董秘謝紀龍向媒體證實,中國北車公司正式收購了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西安金風科技公司80%的股權,并已將其更名為西安永電金風科技有限公司。而作為行業排名第二位的金風科技,目前只能進行戰略收縮,只能眼看著手中的“肉”被北車搶走。
此外,北車濟南裝備公司3兆瓦海陸兩用風電機組已于日前成功下線,海陸并進也是北車下一個戰略規劃。
風力發電迎來新一輪機遇?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無論是大唐風電還是北車風電,他們共同期盼的只有一件事:期待國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幫風電企業度過寒冬。令業內人士頗感欣慰的是,近兩個月來,雖然風電行業處于低迷期,但從發改委的審批進程看,整個電力領域的投資頗有猛增之勢。當前密集上馬風電,能夠被很好消化,得到有效回報嗎?生意社能源分社翟新宇分析認為,目前風電在各種新能源中,發電成本是最接近傳統能源的,并且按照預期,未來三年國內年均新增風電裝機規模至少可達1300萬千瓦,市場前景還是很大的。
風車整機價格也在悄悄回漲。韓榮表示,每千瓦已經微漲到了4000元左右,終于不用賠本賺吆喝了。此外,山東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山東將鼓勵海陸域風電建設,開發山區風能資源,推進海上風電示范項目,著力打造5個百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力爭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別實現全省風電裝機600萬和1000萬千瓦目標。而海上風電正是北車集團的發展目標,也許北車濟南廠脫困就在來年。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擔憂,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就認為,此時投資風電并不適宜。他表示,風電行業由去年進入行業調整期,產能過剩、產能低端化、管理不善等問題有待解決。政府落實電價補貼的低效率也使風電“回暖”變得遙不可及。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風電行業回暖可能還要等到“十三五”,全球經濟形勢不太好,短期內都會在底部震蕩。所以可能會有15%-20%的風電企業耐不過這個寒冬,但北車風電應該不在這個行列。
來源:濟南時報